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章

第35章

明赫一听更气了, 挥舞着小手暗骂道,“能想出这种恶毒主意的东西,真够不要脸的, 这是要断绝百姓的活路啊!呸,跟那些屠杀几十万平民的小樱花有什么两样,这狗德行...”

李斯听着他罕见的骂骂咧咧心声, 暗暗回忆了一番, 这小樱花又是何人,竟会这般骇人的凶残暴虐?我倒从未听过...

不过,他的面色依然渐渐凝重起来, 九公子此言倒不假,想出这等毒计之人确实太过恶毒。

须知, 眼下虽已战乱五百年,但春秋时期多是先咏诗歌、点到为止的“循德”之战, 便是在这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 各国亦心照不宣地遵守着荀子《议兵篇》“王者城守而不攻..不屠城”之理念, 即便施行法家之术的秦国君王亦不例外。(1)

因为平民, 意味着农耕时代最宝贵的劳动力, 意味着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希望,在这个今日你打我、明日我打你的时代, 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能笑到最后,但留得青山在总有机会卷土重来, 所以大家都在暗留一条不被斩草除根的后路:今日留下他国之平民, 来日他国亦会留下吾国之平民。

故而两军交战之际, 虽阴谋不限于战场之上, 但归根到底,左不过是些离间朝堂文臣武将的阴谋, 极少有人会将诡计扩大到平民身上。

这是信奉鬼神祭祀的战国诸侯们,在乱世之中最后的坚守:战场之上对负隅顽抗的敌军士卒绝不会心慈手软,但战场之下,屠杀之手不可伸向平民。

如此一来,纵是上了战场就红着眼斩首、以期立下军功的秦国士卒,亦不敢屠杀敌国手无寸铁的平民来滥竽充数。

因为按照秦律,秦军杀敌领功要过层层严格的监督流程:士卒五人为一伍,行连坐监督之法;所斩之首级,必须露出脖子根部的喉结,防止杀女性和孩子领功;战争结束后,还需在军法吏的监督下,暴首三日来验查伤口、喉结、发髻和头饰等,若杀良民冒功,不但无赏,还将接受重罚。

李斯最是清楚不过,眼下各国纵是占了他国之城池,待战事结束,最多也不过与该国商议、将城中老弱病残人口遣返回去,几百年来,并无诸侯会丧心病狂到下达屠城之令。(2)

想到此处,他急忙提醒道,“王上,若韩王确受人蒙蔽而不知情,这便意味着,有人已彻底撂开为君者仁义之底线,开始把毒计引向六国之平民,我大秦需得早做准备啊!”

蒙恬蹙眉道,“若果真如此,岂非与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