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零五章 工业反哺农业!

母厂本身都在亏损,还要月月补贴下面的大集体。

这是典型的恶性循环。

导致一大批的工厂在未来的几年里,先后停产,陷入半瘫痪状态。

另一方面,不是所有工厂都有能力开设大集体,养活厂里的知青子弟。

绝大多数知青成为社会闲散人员,治安事件一年比一年高。

最终,引来了一场规模浩大的严打。

陈海峰建议按照知青学历以及下乡时期的表现,将他们分为几个批次,定向安排工作。

读过高中,表现良好的知青,优安排到一些核心生产岗位工作。

性格老实,又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的知青,属于可以培养的优秀人才。

通过工作,一步步提升他们的个人能力。

没准哪一天,这些人也能够成为技术战线上的骨干。

第二批次的知青,学历为初中,安排到流水线工作。

逐步解决困扰当地的知青问题。

科学家想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必须先解决他们的家庭和生活问题,滨城想要快速地发展,也必须解决后顾之忧。

上百万的待业知青,就是当地最大的后顾之忧。

“既然说到就业话题,咱们不妨深入地谈一谈,关于富余劳动力的解决问题。”

张建设话锋一转。

城里的待业知青问题,能够通过招工的方式进行解决。

乡村地区的劳动力问题,又该如何处置?

陈海峰无奈道:“领导,不怕你批评我,其实我最想安排进厂的工人,是乡村地区的贫下中农,他们为了国家建设,付出了太多太多。”

“没有广大农民的付出,就不会有现在的大好局面。”“可是,政策不允许。”

陈海峰再次叹了口气。

各种事情都在发生改变,唯独一件事情始终没有大的改变。

农村地区的人员流动,依旧受到限制。

陈海峰挂念着下面的乡亲们,张建设心里也不知滋味。

上面风向不变,乡村地区的贫下中农就不能自由流动,更不可能去外边工作。

只能生活在本乡本土,倚靠着耕种谋生。

“领导,如果您真想改变农村地区的经济面貌,不如用工业反哺农业。”

陈海峰不动声色道:“我们的工业发展和科技发展越来越快,源源不断获得大量外汇,从获得的资金中转移出一部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