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人是名人,事是大事

没有『三翻』哪来『四抖』?

划时代的1983年,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在六百平方米演播室向全国观众现场直播。

晚会是茶座式的,弄十几张圆桌儿,沏上茶,摆点儿饮料,再搁上点儿花生、糖果什么的,跟单位里的联欢会差不多。

晚会由赵忠祥主持,他当时还不到四十岁,穿一身蓝色的中山装,留着小分头,若按今天的标准看,这身打扮可实在够“土”的。

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他们几个帮着“串场”,也都算是主持人。

晚会的节目虽不十分精彩但也透着新鲜、热闹——

索宝利、牟玄甫的黄梅戏《天仙配》;

斯琴高娃、严顺开的小品《逛厂甸》;

王景愚的哑剧《吃鸡》;

袁世海的《坐塞盗马》;

郑绪岚的《太阳岛上》……

这在当时都是极受观众欢迎的。

当时最“红”的歌星李谷一和笑星马季、姜昆几位,说起来简直令人难以想象——对如今参加春节晚会的演员来说也许已经是“天方夜谭”式的神话了——在那次晚会上,马季、赵炎、姜昆、李文华,爷儿四个竟然说了七段相声!而李谷一呢,一个人就唱了七首歌,还不算她和姜昆一起唱的《刘三姐》!

不堪回首啊!

如今,春节晚会的时间可是越来越金贵了。

唱歌,港台歌星受照顾有时还让唱两首歌,大陆歌星铁定的就是一人一首。

而且能在春节晚会上唱这一首歌的不是“大腕儿”(即著名演员)也是极有希望的新星,一般歌星能让你在“歌曲联唱”中露露脸儿,冷不丁地喊上一两嗓子就算不错了。

跳舞,如今多半是在独唱中给人伴舞,伴来伴去,节目演完了,有时连个正脸儿镜头都没捞着。还有一种开头结尾表现民族团结的舞蹈,十来种民族舞“浓缩”到一块儿,每种也就几秒钟,如流星一闪而过。就连杨丽萍那样著名的舞蹈家,春节晚会也把她的三种舞蹈经过技术处理压缩为三分钟!

相声、小品就更难了。

“有包袱就留,没包袱就去”,这是历届晚会导演常说的一句话。可是“包袱”得经过铺垫呀,没有“三翻”何来“四抖”?于是常听到这样争论:

——“某老师,您的相声给四分半钟啊!”

——“导演,五分钟不行吗?我们这包袱它……”

——“包袱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