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2章 齐鲁豪杰

身体已经不太好,熬了这几年,可能真熬不过去了。不但是王曾,当时与他一同被贬的蔡齐也身体欠佳,不知什么时候就可能熬不下去。当年他们一起兑掉了吕夷简和宋绶,为新政的推行铺平了道路,徐平能够有今日,全是靠这两个人所赐。只是天意难测,他们自离了京城,身体便一日不如一日。特别是蔡齐,虽然身体欠安,依然积极在颖州推行新政,是地方上支持新政的重要力量。

说起来吕夷简和宋绶与他们两个人的年龄相差不多,可在他们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的时候,吕夷简和宋绶倒是康键得很。前些日子,宋绶还进为资政殿大学士,成为没有做过宰相而为大资政的第一人。世事无常,有的时候就是这么无奈。

一旦王曾和蔡齐的身体支持不住,吕夷简便就没了制约,会不会重回朝堂谁也说不清楚。在他们那一代里,也只有王曾各方面让人无话可说,事事都能压住吕夷简一头,换另外一个人,谁能压得住吕相公?李迪和陈尧佐两人能在宰相的位子上坐稳,是有徐平管着三司,大部分的朝廷政务都由三司处理了,他们的压力不大。一旦没了徐平在三司给他们两个人撑腰,李迪还好,陈尧佐只怕很难继续呆在政事堂。

这一点李迪和陈尧佐心知肚明,所以在政事上虽然也与徐平有争执,特别是最近一两年三司扩权太厉害,两位宰相与三司不时闹些小矛盾,但在大的方向上,还是三司新政的坚定支持者。一旦没有徐平在三司推行新政,宰相需不需要他们做也就无关紧要了。

叹了口气:“吉人天相,但愿沂国公身体能够慢慢好起来,他年还未满六旬,正是为天下做大事的时候,国家用沂国公的时候还多。”

张方平微微摇了摇头,不再谈论王曾的事情,对徐平道:“最近我与曼卿谈起他在谅州时的几年,说起了几个故人。曼卿在谅州时,正值朝廷开拓交趾之时,用人之处极多。曼卿曾在鲁地任职,一时齐鲁豪杰齐聚邕谅路,为朝廷开拓边地,出力甚多。这两年邕谅路那里也慢慢平静下来,这些人中多有不得意的,远在异乡,前程无路,甚是苦闷。”

徐平一边听着,一边连连点头。其实最主要的原因不是邕谅路平静下来,而是随着石延年的回京,特别是去年范讽离开邕谅路回乡守母丧,那些齐鲁逸士没了靠山。他们大多豪放不羁,为此时的士大夫主流所不容,哪怕是远在边地,还是要受到排挤。

王曾离京的时候,曾经托过徐平照顾这些家乡的豪杰逸士。徐平并没有忘记嘱托,这两年也举荐了他们中的一些人为官。但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