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1章 留你两天

现在天下承平已久,文臣武将众多,再做就没那么难了。”

见徐平把太祖的话搬出来了,韩琦哪里还好再说什么?拱手道:“经略说的是,谨受教!”

徐平点了点头:“对了,现在将校营那里的行军作战、参谋筹划都是李璋在管,稚圭便就到那里跟李璋待上两日吧。大致了解一些,不致于将来茫然无头绪。”

韩琦面无表情,拱手答应。

看着韩琦的神情,徐平突然觉得有些失落。按照这个时候的常规,自己兼节制泾原路兵马,其实并不需要管太多,只要到了战时,把行军作战的军令交给他们就好。完成了军令自然有赏,完不成自有责罚,何必苦口婆心地跟韩琦讲这些?说来说去,还是对现在的禁军没有信心,担心到了作战的时候,他们把自己辛苦经营的局面搞砸了。再一个,也是因为韩琦是自己的同年,是真心实意地想帮他一把。但看韩琦的样子,显然他觉得这是多此一举,徐平把他留在这里两天,说不定还满心不乐意呢。

自己操心费力,强人所难,又是为谁辛苦为谁忙?

将校营是专门培训军官的,来源一是原有的将校,再一个从平时和战时立功的士卒中选拔优秀的出来,到这里来培训。只有合格的才会升迁,而如果连自己本级的考核也不合格,便就会被分配到厢军或者到附近的堡寨做巡检,剔出野战集团。徐平不苛刻,除非犯了大错,不会对属下动不动责罚,更加不会随随便便就夺官降职。在这里不适任,换个能够做得来的地方就是了,实在不行还可以转为州县的武官差遣。

徐平一再跟属下强调,行军作战是比地方事务更加繁难的政务,指挥作战的将校自然而然地也要求掌握更多的本领。读书识字是必须的,连军令都要别人读给自己听,文书需要别人帮着写,自己只会画花押按手印,军中不许有这样的将校。初调入高大全军中的贾逵大字不识一个,现在也能写出似模似样的军报来了,文采虽然谈不上,最少能把一件事情讲清楚。这是徐平军中最基本的要求,做不到这一点,便就跟军官无缘,立再多的战功也只能是多得赏钱,而不会得到升迁。

一年多的时间,现在五军基本都能达到这个基本要求,有的因为实在学不会,被裁汰出军,补到了秦州的各处堡寨任兵职。其中有不少人,在被裁汰出军,到了地方之后,自己继续学习,又重新回到了军中。有这样的军官队伍,作战方案的讨论,军中的各项制度广采众议才有了基础。作为一支朝廷的正规军,不可能跟不识字的番军一样,战前招众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