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零八八章 ngo的妙用

年来国内想大范围的复制杨荣的圈钱之道!

在外国人看来,中国的金融国际化,那就是杨荣一个人推动的,至少后世中国企业再来美国上市,那招股书的内容都是直接抄华辰的!就是把企业名字换了而已!这次华辰在美国上市成功,最大的得益者当然是杨荣自己,他以千万资金的华博起家,经过一番倒手之后,现在手头的一小部分股票居然就能卖出去7200万美元!这按照当年的汇率,直接就是3个亿啊!

把这3个亿中的一部分给了金杯客车,这个以前只是一些小作坊捏合起来的烂厂子,居然摇身一变,成为了国内产权结构性质最优化最知名也是最有潜力的公司了!何其搞笑!

但是,搞笑归搞笑,哈佛商学院还是把杨荣操作的华辰上市招股书作为了一个经典案例收录入了教材。而金杯则是被杨荣连带着成为了受益者之一。而且华辰的上市,让金杯有了一个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吸血的机会,这让东北的几个省委非常兴奋,他们互相之间商量了一下,准备围绕着金杯围绕着奉天,组建一个中国北方最大的汽车中心!甚至摆明了说就要做中国的底特律出来……如果这些领导看到21世纪底特律充满了黑叔叔,变得跟鬼城一样,不知道他们还会不会这么说……

相关的领导们想趁着杨荣这个能人的发威,发展汽车工业。这个想法很好,不过杨荣没什么兴趣。在他看来,做什么实业那都是吃多了撑的!像他这样做做金融不是挺好的么?随便找个乱七八糟的烂泥国企,廉价收购,接着包装到美国上市,一下几千万美元入账,又快又方便,比做实业爽多了——做实业能一年争几千万么?

并不知道几年之后会真有一个叫做贾鸿渐的做到这点的杨荣,此时最大的想法那就是不听的复制这个模式。但是当他回到上沪,召开一个研讨会,实际上就是主动钓鱼,想看看有没有有兴趣的国企自投罗网的,结果就被中央某机构直接打电话过来说——你丫这么做过分了!再做就是非法的!小心调查!

到了此时,杨荣才打消了大规模复制操作的想法。杨荣不对汽车感兴趣,也不懂什么汽车,他并不知道,这91年的时候中国的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场镇痛!91年的11月25日,最后一辆上沪牌轿车下线后,中国仅存的国产汽车品牌“上沪”牌轿车宣布停产。早在87年,“红旗”牌已经停产,也就是说到11月25日,民族品牌汽车,卒!

在这种伤感时刻,德国大众在华投资却逐年增加,它出产的桑塔纳年产6万辆,竟接近“上海”牌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