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千三百六三章 敲打与变化

么?

怪不得在这么一个时空中之前几年还混的挺好的tlc的手机部门并没有按照历史上一样的去收购阿尔卡特,现在看来那是被华夏高科引起的山寨潮弄的tlc手机日子也不好过了!而在欧洲的路这tlc又被汤姆逊拖累。汤姆逊一年亏tlc个五六亿人民币的,加上这电视在美国市场上还遭遇了特别反倾销税,最后基本上只能靠着在东南亚销售电视赚钱啊!tlc可不是有点力量不足了么?

而在另外一方面,贾鸿渐发现国内的家电、机电业发生的另一个重大行业变局是,出现了专业而强势的卖场渠道商,最具代表性的是黄光裕创办的国美和张近东创办的苏宁。黄光裕从17岁起离开家乡,北上创业。1987年,他在首都珠市口开出一家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电器店,靠薄利多销的经营秘诀,到1993年渐渐在京城闯出了一点儿小名气。1999年。黄光裕开始全国连锁。他坚持开店面积不得小于1000平方米,并以轰炸式的广告和坚决的低价策略迅速占领了市场。几乎当国美在北方大获成功的同时,南津的张近东也放弃了原来的批发业务专攻连锁零售,苏宁在长江以南快速扩张。

随着国美和苏宁的崛起。家电业“渠道为王”的年代到来了。制造商的“喉管”被牢牢地卡住。它们的市场主动权彻底丧失,利润空间越来越小。2004年7月,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分别在港港和深港上市。在2004年的胡润“中国百富榜”上,黄光裕以105亿元资产晋级“中国首富”。随着国美、苏宁的做大,中国家电产业大舞台的主角开始更迭。现在,这黄光裕正在谈并购上沪的另一家连锁家电公司永乐。黄光裕他说他的目的就是,“我要能够控制家电业的零售价。”此言一出,制造业领袖们全部噤声。多年价格战的相互残杀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宿命。

其实很多家电厂商在03年就发现不对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才纷纷铤而走险,披甲远征欧洲或者美国。当然了,也有国内市场渐渐饱和的原因,但是其战略目的十分清晰,那就是从“中国红海”,或者说“中国苦海”中摆脱出来,把规模和成本优势向外输出,通过收购的方式达到两大效果,一是实现品牌上的联盟,二是直接切人欧美的主流销售渠道。这看上去是当时唯一可选择的积极战略,当时企业圈子里面流行的话说,“全球化这条路一定要走,今天不走,明天也要走。”

而在这么一个时候,也就是长宏日子还比较好过,因为当年的长宏在华夏高科贾鸿渐的指点之下,从95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