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肆拾章、云歌诗会:雷同卷

,最快更新妃子到 !

重复了?!

花忆蝶耳中嗡地一响,眼前人影模糊起来。

……

赛诗的初试规则非常简单:

按报名时的顺序进行编号,每五十人为一批,不分男女,集体进入比赛场地。场正中是监考席,四周设有五十张考生席,上面整齐摆放着短案,案上有笔墨纸砚,还有水盂小匙用于研墨。参赛者们按顺序依次坐下后,本场的两位监考官示以本场试题,然后点燃三炷线香,参赛才子们按题作诗,称之为:登诗。

香尽笔停,参赛者呈交自己的诗作后,离场在外等待结果。两名监考则将五十份诗作带至后场修改,另两名监考官出去喊号,开始下一轮的比试。于此同时,之前的两位监考需要在下一轮结束之前,迅速审阅完这五十份作品,根据优劣选出本场三甲,其余诗作瞬间成为垃圾,被丢过一边。

等各场前三名的诗作汇总到评委们的手中后,评委们需要将所有诗作再次排序,前十名进入正式赛诗会,其余的则同样被淘汰。

关键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如果遇到有评委对一些诗作的排序争执不下的,需请作者二度入场,对自己作品的立意,文字中用典等作一番自述,由此判定高下。有时甚至会被一时兴起的评委们要求再作一首,以尽展其才华。这一步,称之为:解诗。

监考官兼负主持考场秩序,和各场的第一回合的阅卷工作。工作量大不说,对个人的文学功底也有颇高要求,因此多由焕州第一的拈花书院老师来担任此职。每位监考官参加了多少场次的登诗,每场阅了几首诗。共推了几首诗直升到解诗一环,均一一备案,以待此次诗会结束后,诗会组织者按监考官们的工作折算为银子,作为润笔之资。

既可图些虚名,又能从诗会中获到一定报酬,何乐而不为?所以每逢诗会,都是有资格担任赛诗中那登诗监考的文士们最为紧张兴奋。未获云歌诗会邀请的人固然捶胸顿足,懊恼不已,有幸成为赛诗监考的人。在登诗阅卷时也会做到倾尽心力。又快又好。务求多读几句诗。多出任两场登诗监考。

而解诗评委中,真正属于职业舞文弄墨的只有少数文坛大家,多数人不是云歌城西的富商。就是来自于州牧署或承王府或司马卫的心腹官员。他们不论腹中墨水多少,都脱下或文或武的官服,戴起纶巾摇起纸扇,只为三方维持治衡局面而来,顺便看看是否有天才可以笼络一二。

上面曾发过些惊世骇俗的命令,却鲜有机会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