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36章 策略有变

子,竟然被几个面目猥琐的太监说杀就杀,要废就废,朝纲大坏。这时,虽然百官缄口,可一帮身处朝堂之外的太学生却站了出来表示了愤慨。

这些本来埋首经史的文弱书生因共识而凝聚到了一起,纷纷上书争议时弊,抨击朝政,史称清议,当然,按大汉官方的说法则是诽谤朝政。

话说有人谤讪朝政,朝廷自然要抓一批杀一批,这就是后来的两次党锢,清议是起因,党锢则是结果。

和封建朝廷唱反调的,也不是只有大汉有,春秋战国有,前秦也有,本来也不必大惊小怪,但清议的不同之处,一是它的规模很大,参与清议的书生前后共有数万名之多;二是从清议显露出的刚正之风,那些士子或是入狱,或是被杀,尽管如此,却还是前赴后继,毫不退缩,这才让统治者害怕了。

注意哦,这些士族子弟,在清议刚开始之时,并不求名,甚至是明知有杀身之祸,依旧坦荡前行。譬如李固、杜乔死后,朝廷明令不许收尸,有人便携带了斧头等自杀工具,冒着杀生之祸前去替腐尸驱赶苍蝇,哭嚎流连。如此铮铮铁骨,自然受人敬仰,后世鲁迅也由衷地感叹道: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嗯,上面的那句话确实是鲁迅说的。

的确,为了心中不灭的理念,敢于将身家性命全然抛却脑后,奋勇前行百折不挠的刚直之人,无论何时都是值得敬仰,并且也会受到后人的仰慕和赞叹……

可问题是华夏聪明人太多了,当有人看见了这些人被敬仰,被推崇的时候,有些人心眼就活泛了起来,开始模仿着打拳,展现其抗争,表面上或许也是光明正大的在抨击时弊,但是实际上么,就是贪图打拳所能获得的名声,以及落在拳场之中的三瓜两枣。

就像是曹操当下虽说是大体上完成了战略的目标,也和骠骑将军斐潜盟约和谈了,但是拳师们不太满意,他们觉得可以再打一打,甚至开始在公开和半公开的指责曹操是大汉的叛徒,是西京的走狗,是出卖了山东利益的小人……

听闻大将军从宛城撤军,不知真假?

多是确有此事罢!

如此怎生得行?南阳乃是帝乡,岂可轻易拱手让人?!

其中必有蹊跷!

大将军身为朝堂重臣,受天子器重,倚为干城,岂可行此不德之事?岂不是如同资敌一般?!

这又算得是什么?须知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