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六章 郑襄公(一):献城降楚

郑襄公,郑国第十三任国君,郑穆公之子,郑灵公之弟,名坚,在位时间十八年。

郑灵公死后,郑国大夫原本想要立灵公的弟弟公子去疾为国君的恶,可公子去疾却是以‘立贤立长’推辞。

于是,郑国大夫就立了郑穆公的庶长子公子坚为郑国国君。

郑国国君其实自文公开始,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好自己的外交关系。

由于地处中原腹地,夹在晋国、楚两个强国之间,所以郑国往往不是依附于晋国就是臣服于楚国。

而国家的强弱往往不是长久的,一时就会是晋弱楚强,一时就会是晋强楚弱,甚至是两国俱强。

郑国则只能充当两个强国争霸下的一个小棋子,自己的命运也不能好好把控。

郑襄公元年,即公元前六零四年,楚国攻打郑国,原因就是郑国接受了宋国的贿赂放走了宋将华元。

当初,郑国听从楚国的命令伐宋,大获全胜,抓获了宋将华元。

宋昭公知道了之后,就准备了百辆兵车和四百匹战马想要向郑国赎回华元。

只是,宋昭公的赎金还没有到郑国,华元就自己回到了宋国。

当然最关键的是,郑国伐宋发生在公元前六一一年,楚庄王时隔六年再次向郑国发难,主要就是因为郑国背弃楚国投向晋国,而郑国刚刚发生,正是好下手的目标,以此来一步步实现自己的霸业。

郑襄公知道了楚国要来攻打的消息,就派执政大臣公子宋去晋国借兵。

晋国以荀林父为将,领兵救援郑国。

楚国于是前去攻打陈国,郑国因此得救,郑襄公于是在黑壤(今山西沁水西北)与晋国结盟。

郑襄公五年,即公元前六零零年,楚国再次攻打郑国,晋国又派兵前来救援。

郑襄公七年,即公元前五九八年,郑襄公又与晋国在鄢陵结盟。

次年,楚庄王再次出兵伐郑,郑国惶恐,又向晋国求援。

此时楚庄王的霸业正在中原之地如火如荼得进行,去年几乎完全覆灭了陈国,绝其社嗣。

而相反,晋国却是陷入了内部的混乱之中,晋国重臣赵盾死后,绝对的权力出现了真空期,晋国国君晋景公在前年才刚刚继位。

同时,晋国在东西两面需要应对楚、秦两个大国。

所以,郑国的这次求援,晋国的反应要远远慢于前两次。

于是,楚庄王围困郑国国都三月,楚军每日攻城不断,郑国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