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五十九章 量才为用

随便找个理由,以共和国的国防安全受到威胁为由发起军事改革,别说军队上层,就连普通士兵与绝大部分公民都会全力支持军事改革。只要军事改革开始,到底怎么改。就由政府说了算。

当然,项铤辉这番话还告诉裴承毅下一任国家元首很有可能是顾卫民。

没人否认王元庆锐意改革的积极性,问题是,王元庆将在四只离任。就算他的能力非常突出。也不可能在任期内完成军事改革。当年。纪伤国推行的第一次军事改革由赵润东收尾,而赵润东推行的第二次军事改革由王元庆收尾。那么王元庆推行的第三次军事改革肯定得让下一任元首收尾。有能力接过接力棒、完成第三次军事改革的肯定不是颜靖宇,更不可能是叶致胜,只能是顾卫民。

弄明白了这个问题,就不难理解王元庆没有在第二届任期内任命副元首的用意了。

担任全体代表大会委员长的顾卫民本来就是国家二号领导人,添个副元首的头衔,简直就是画蛇添足。

当然,裴承毅并不关心谁来接班。反正谁上去都得照着王元庆的路线走下去。

他关心的还是第三次军事改革到底会有多大规模,或者说会有多么深入。

如果从军事制度的角度看,纪结国与赵润东推行的军事改革都没有触及根本问题,以两人推行军事改革的动机来看,也没有可能改变基本军事制度,也就是军区制。王元庆推行第三次军事改革动机肯定不是针对短期目标,即现实威胁,而是从长远角度,为共和国建立一套更加有效的军事制度。换句话说,第三次军事改革将像政治改革那样。从根本上改变共和国的军事体制。

真要走到这一步,第三次军事改革肯定非同寻常。

阻力不必多说,任何改革都有阻力。政治改革足以证明,王元庆推进改革的动力肯定比阻挠改草的阻力大得多。

关键问题是,军事改革能否更加有效的维护国家利益。

当然,对身处前线指挥部的裴承毅来说,他没有时间去考虑这斤。问题。也不应该去考虑这个问题。

打好这场战争,才是裴承毅的首要任务。

对落军的任务安排,体现出了裴承毅灵活应用军事力量的高明手段。

东线战场上的几个野战军丰,除了一直在印度东北地区“出来打酱油。的刀军,以及多次被“喊回家吃饭”的凹军,就数24军最轻松。不可否认。突破宋河防线的战斗让凹军吃够了苦头,但是其他野战军哪斤,

吃曰。默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