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14章 廉价航天

看,我们的试飞员……宇航员多努力?”

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是腾云亮起的驾驶舱玻璃,里面的四名宇航员正在进行最后一次模拟,其中两位是飞行工程师。

h1的理论极限飞行间隔周期是7到10天,h2至少15天,腾云的设计间隔时间是——2小时。

理论上,腾云降落以后甚至都不需要维护,加满燃料就能再次前往太空,15次往返大气层后需要一次24小时的维护与检查,60次起降后需要返厂进行3天的中期维保,每满240次飞行需要定期检查以及强制大修。

至于它的起降寿命是多少?

1000次,并且可视机体状况延长。

每架腾云的出厂价是38亿元人民币,加上单次90万元的燃料以及其他费用,1000次寿命时算下来单次飞行成本470万元,它可以搭载两名飞行员在内的22名乘客,也就是每个人20万元出头。

如果不计算成本那就更便宜,送一个人才4.09万元,如果不出舱行动单个宇航员上太空的成本绝对能控制在10万元以内,廉价到令人咂舌。

这很大程度要归功于腾云坚持使用了对于ssto来说比冲有点烂的液氧甲烷燃料,加注一次燃料才40万元出头,液氧液氢就没这好价了。

130吨的液氧液氢燃料差不多需要210万元,价格是不算太高,但运输和仓储成本就绝对不能忽视了,零蒸发贮罐也是相当昂贵的!

这绝对是航天史上划时代的产物,如果说新远四号火箭是化学引擎暴力理念的极致产物,腾云就是技术层面上榨干了化学燃料本身最后的一丝潜力。

毫不夸张的可以说,腾云的出现就相当于无畏舰下水,直接把它之前的所有入轨航天器都扫入了垃圾堆,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而下一个时代的开端虽然还在青山基地酝酿,但也在试图逼近核裂变技术的极限。

谢廖夫现在亲自同时抓着腾云、新远四号、xn90三个航天器项目呢!腾云在他眼里还真只能排在次要地位,并没有那么多的小心翼翼。

这样的态度虽然有些狂妄的意味,但曾红韦反而更加有些佩服起来,共事的这段时间他彻底见识到了整个新远公司超高的效率和可靠度,他们已经习惯了“冒进”。

“好,那我再去检查一下起落架。”

曾红韦转身去找检验手册,继续为这架堪称梦幻的超级飞行器在翱翔前梳理羽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