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章 问题真相

粮大部分都亏空了,亏空去向不明。朱樉 认为的是钱粮部

晋王也说了调查府邸的事情,据他观察某些府邸的已经超出了朝廷的规划,更为严重的在于他们使用了劳役,也就是用朝廷征发的徭役修建自己的府邸。这完全是加重了对百姓的盘剥,而且移民中出现了逃荒的迹象。

朱棣在朱元璋面前,详细地复述了他在百户所的经历,包括如何处理事务、如何训练士兵,以及他杀人立威的事情。他原本以为,这样的行为会让朱元璋和其他两位兄长感到震惊。然而,出乎他的意料,他们却表现得十分平静,仿佛这种事情在他们的生活中早已司空见惯。

对于朱元璋来说,他的一生中经历过无数的风雨,杀几个人立威对他来说并不算什么。在他的眼中,朱棣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可以说是他期望中的行为。毕竟,作为一位领导者,有时候必须采取果断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地位。

而对于朱棣的两位兄长来说,他们也非常了解朱棣的性格和行事风格。他们知道,朱棣不是那种会轻易退缩的人,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他通常会选择迎难而上。因此,他们并不感到意外,反而对朱棣的勇气和决心表示赞赏。

在朱元璋和其他两人的眼中,朱棣已经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魄力的领导者。

朱元璋在规划修建中都的过程中,逐渐引入了移民,导致朝廷在此设置的行工部署与那些打算修建宅院的勋贵们产生了勾连。这些勋贵们,虽然并无觊觎之心,却普遍缺乏礼制观念,一心只想将自己的宅邸建得高大豪华,仿佛一群暴发户。朱元璋原本划拨的钱粮,是打算用于修建归隐养老的乡村别墅,然而他们却想要修建的是类似香港半山那样的豪华别墅。

资金来源成为了一个问题。李相爷深知他们的心思,因为他自己也有这样的想法,于是他便挪用了一部分钱粮。尽管李善长从感情上倾向于迁都凤阳,因为这有利于淮西勋贵们,但从他负责内政的经验来看,迁都凤阳是不现实的。这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

从李善长的角度来看,他认为合适的都城选址要么是北平,要么是金陵。至于长安,由于其已经无力承担一个超级大国的首都建设,因此并不适合。因此,他越过工部尚书,指示凤阳的行工部尚书署适当放缓中都的建设进度,以确保皇陵的进度和质量,同时尽可能将资源倾斜于公侯们的府邸建设。

问题的关键在于,勋贵们因虚荣心作祟而展现出的暴发户心态。他们不仅改变了朱元璋原本的中都建设规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