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章 以科举为战场,隔空交手(一)

为学子们送上了自己的祝福与期望。在简短的讲话中,他强调了北平书院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并鼓励毕业生们在即将到来的会试中全力以赴,展现出自己的才华与实力。

朱棣表示,北平书院不仅是士子们求学的地方,更是他们坚实的后盾。他承诺,书院将会为学子们提供必要的资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前往京城参加会试,展现出北平学子的风采。

为了支持北平书院和士子们的发展,朱棣代表燕王府宣布,将向北平书院资助三百贯宝钞。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燕王府对于教育的重视,也为书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应邀出席的福记分号掌柜孙正也表示,将捐资五百贯宝钞以支持北平书院和士子们的学业。他的慷慨捐助不仅展现了商界的责任与担当,也为书院和学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朱棣的讲话和各界的支持,让在场的士子们备受鼓舞。他们纷纷表示,将不负众望,努力在会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北平书院争光,也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天后,由燕山位派出5个护卫加北平衙门的两个公差护送,北平方面合计106名举人前往京城参加会试。

许松向朝廷奏报,伏惟陛下洪武之治,寰宇无事,文教大兴。燕王殿下出镇北平,承宣王化,勉励士子,俾之参加京师科举,实乃重视文教之典范。殿下崇儒重道,倡导文风,北平士子闻风而起,竞相向学。此乃大明王朝文教昌盛之瑞兆,亦是我皇陛下圣明之德泽所及。

太子殿下承天祚福,仁慈圣明,笃学不倦,致力于文教事业,实乃国家之栋梁。臣观北平文教之发展,实有赖于太子殿下之英明领导与朱棣殿下之积极推行。臣深信,在陛下与太子殿下之庇佑下,北平之文教礼法必将日新月异,大放异彩。

臣许松不胜感激,谨以此奏闻于陛下,伏望圣裁。臣不胜惶恐之至,谨奏。

朱标在接到奏报后,怀疑自己看错了,自己的这个弟弟不是去练兵吗?不是聆听地方政务汇报吗?近半年了,也没有听说扩军训练完成进度如何和对地方政务的评价,反而干起来文教。不过这也是好事。朱标批示通报天下。

在明王朝的京城,二月的春风带来了生机与希望,万物仿佛在这个时节苏醒,京城的街道也因为这个盛大的科举会试而显得热闹非凡。各地的学子们汇聚于此,他们或骑马、或乘车,或步行,带着满腔的热血与期待,准备迎接这场人生中的大考。

科举制度历经数百年,已经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