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6章 太祖驾崩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朱允文,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复杂的情感。他长叹一口气,思绪万千。很多事情,真的没有如果。如果自己当初再冷静思考一下,不被感情所左右,选择朱棣为皇储,那么今天的局面会不会完全不同呢?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做出的选择也无法更改。朱元璋知道,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出于对朱允文的疼爱和对朱标的愧疚。他想给朱标一个机会,也想给朱允文一个平稳的继位之路。但是,事与愿违,命运似乎总是在跟他开玩笑。

如今,朱元璋只能接受现实,尽自己所能去弥补曾经的错误。他必须为朱允文铺平道路,确保他能够顺利继位,并稳固大明王朝的基业。虽然这个任务艰巨而繁重,但朱元璋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它。

朱元璋在病榻上紧急处理着国家大事,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果断。为了应对当前的危机,他连下数道旨意,紧密地布置着防线,以确保大明王朝的稳定。

首先,他召回了刚刚赴任的徐辉祖,这位忠诚可靠的将领被紧急调回金陵,以加强京城的防守力量。徐辉祖的归来,无疑给金陵的守军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同时,朱元璋起用了黄子澄、齐泰、方孝儒等一批有才能的文臣。他们被委以重任,协助处理国家事务,为前线提供有力的后勤和智囊支持。这些文臣的加入,使得朝廷的决策更加明智和高效。

为了加强前线的军事力量,朱元璋将盛庸、平安等一系列重要将领派往与燕军对峙的前线。

此外,朱元璋还任命铁铉为济山东布政使,负责山东地区的民政和军事事务。铁铉是一位有能力的官员,他的上任为山东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朱元璋的这一系列举措,旨在构建一个坚固的防线,以抵制朱棣的南下。他深知当前的形势严峻,但他相信,只要朝廷上下一心,将士用命,就一定能够战胜任何挑战,保卫大明王朝的安宁与繁荣。

然而,尽管朱元璋已经做出了周密的安排,但他的身体却已经油尽灯枯,再也无法支撑他继续与自己那个既让他骄傲,又让他愤怒的儿子朱棣进行周旋。

躺在病榻上,朱元璋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和遗憾。他知道自己已经尽力了,只能做到这一步。他心中充满了对大明王朝的担忧和对子孙后代的期望。

朱元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辉煌,他从一个平民起家,最终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他的智慧和勇气被世人所敬仰,他的决策和行动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