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十章 为宦之难

的心,只要愿意自己读书,就可以往上走,就说明心中还有希望,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值得敬佩的。

在和洛淮相处的过程中,她改变了自己原有的很多想法,也明白很多的书生并不是像自己想象的只是一些穷酸且喜欢抱怨的人,ta们在很多时候是真正怀着利国利民的想法的人。

只是就如洛淮所说,因为书生们还是缺乏能力,故而很多观点都不过被当权者所利用,以至于最终鱼肉人民。但说到底,大部分书生也不过是受害者而已,ta们每日都希望可以报效国家,但最终的结局却和自己想象的恰恰相反,甚至有时候自以为作为人生信仰的东西,却最终成为娱乐别人的方式。

洛淮虽然大部分时候都是面无表情或者是语笑盈盈的,但有时候也透露出几分悲哀。这座书院里收的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寒门子弟,可以有机会上升的人并不多,毕竟科举之路虽然表面上可以给寒门子弟提供机会,但大部分的可能性都落在了世家贵族的王孙少爷身上。他们从小就可以生长在京城获得最优质的条件,而且有很多的考官就和他们的父辈有着利益往来,自然会拥有更多的机会,而地方可以出来的大部分也是豪强地主的孩子,至于普通人只是偶尔会给一个机会,以此显示底层还有上升的渠道来降低他们的不满。

想让这些孩子改变命运的最好方式就是不停的读四书五经,让他们接受同样的训练,最终写出规范的文章。大部分人的文章写到最后都是一样的,其中并没有真情实感,也不过是对于古书的摘抄以及写一些符合当今圣上心意的话。明明圣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明明有时事策论的部分,但是为了学生有一个好一些的成绩,他们这些先生根本就不敢根据实际情况去教,更不敢巴望这些人能在未来为官途中有什么新的见解,毕竟从这一套规范化的训练中得到的是很多的木偶人,他们所做的只是为了维持这个王朝的统治,顺便以这样的想法来教化人民,培养出来很多和他们一样的傀儡。

洛淮曾经试图在原有的四书五经基础上加一些真实的历史背景,比如说明在儒家中的一些内容对于百姓不利的地方,就像虽然儒家认为每个人都可以修德,但不同的人所修的德是不同的:对于农民来说,可以种好稻子就是成为圣贤的道路;而对于皇帝来说可以更好地继承大统才是成为圣贤的道路。别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贤,但所谓圣贤的定义是完全不同的,有的人面前的天空就是很低,虽然这也可以提升对于生活的满足感,不至于每日都处在痛苦的思索之中,但也没有办法看到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