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84章 私货的碰撞

犯法,则有八议可以减免轻重,不在刑书。

这是事实,这也确实是从春秋战国一来,一直到了当下的大夫所获得的特权。

郑玄注解此节的时候,也有参考一些他人的注解,比如说是贾谊对于这句话的注解,再加上郑玄本身也是半个士大夫,他既享有一些士大夫的特权,但是又对于更高更腐败的那些士大夫表示痛恨和不耻,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郑玄对于刑不上大夫做出先前的那种注解,自然就是可以理解了。

但是……

多少学过一些文学的,不包括杠精,大体上都能知道联系上下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阅读理解的前提条件。

所以么,《礼记》这段原文,其实只是记载具体的乘车的礼仪。

因为根据上下文来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其实应该分为两句话,逗号应改成句号。这是两句话,不是用来并列在一起作为对照的,也就是说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这是连贯在一起的,讲的是一般的乘车礼仪。

在周朝的时候,乘车的都是士以上级别的,所以两车相遇的时候,要相互表示敬意。

也就是礼。

上级遇到下级,不用下车,但要扶着车前横木,点头行礼;下级遇到上级,就要下车行礼。这就是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

对不对?

这才是原本的意思。

很周朝的意思。

至于庶人么,呵呵,庶人有毛车啊,庶人就是泥腿子,自然也没有这套行头,所以就不必遵守这一套礼仪模式,故称之为礼不下庶人。就像是某些公司内部规定,下级见到上级要靠边停下行礼,上司点头直接走过,但是公司内部的礼仪能拿到公司外面去用,让公司外的人也跟着做么?

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则是完整的一句话。依旧是在讲行车礼仪,表示对于违反乘车礼仪的处罚。如果级别是比较高的大夫,国君就不能简单的用刑罚进行羞辱,同时国君也不能带着行刑者在身边,以此来恐吓下级要行礼。

因为上古周朝,春秋之初的时候,君的权柄并不是很大,甚至有时候还不如士大夫,特别是新君……

就像是公司里面的新经理也不能将hr挂在裤腰带上,逼迫老员工见面就要恭敬行礼,否则就闹着要将老员工开除,要责罚罢?

至于后面的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也依旧是在讲行车礼仪,是特殊的车辆情况下乘车礼仪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