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千六百八五章 忽悠和服从

整夜坐在wenr的家门外,捍卫自己的领袖文格尔先生……之后“浪潮”不断发展壮大。学生们甚至自发占据了学校的某运动场地,不准非“浪潮”成员进入。渐渐地,一些学生,以及文格尔的硕士妻子,感觉到事情有点不太对劲。他们劝他立即停止这场闹剧,然而此时他也已沉浸在巨大的权力欲与成就感中无法自拔。他曾因自己与妻子间悬殊的学历差距而自卑,然而在“浪潮”中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那些觉悟的学生们想方设法试图阻止活动的继续,却被同学视为叛徒而遭到孤立甚至报复。

终于。妻子的决然离去以及第五天一场水球比赛上学生们的大打出手,让文格尔惊觉事态的失控。于是。他在第六天将“浪潮”的所有成员召集到礼堂,点明一周以来他们所作所为之恐怖,意图就此结束课程。然而晚了,那名狂热的学生因此幻灭而精神崩溃,开枪打伤了一名同学后饮弹自尽。影片的最后,文格尔被警察带走。而觉醒的学生们相拥而泣……看看,要忽悠人那真心容易!不过用这么一部小说来证明人容易被忽悠,是不是有点……太儿戏了?是有点儿戏,也不儿戏!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小说就是受到一个现实事件而引发的灵感!可以说这么一个小说就是改编自现实事件的!

公元1967年4月,美国加州palo-alto-cubberley高中的一位历史教师朗-琼斯在讲授关于纳粹德国的内容时被学生的问题问倒:“为什么德国人声称。对于屠杀犹太人不知情?为什么无论农民、银行雇员、教师还是医生都声称,他们并不知道集中营里发生的惨剧?”下课后,他仍不断思考着这个问题。为让学生切实理解法西斯主义,他开始了一项大胆的试验——成立“第三浪潮”。这就是电影《浪潮》中“浪潮”组织的原型,而他的学生们就是“第三浪潮”的成员。同样,他要求学生们说话前必须叫他“琼斯先生”,设计了组织内统一的手势,并且以各种形式向学生们强调纪律与团结的重要性。很快,学生们都成为“第三浪潮”的忠实成员,并坚定地以琼斯老师为组织的领袖。

第三天,这老师暗中委派3名学生作为“督察”,向他报告那些不遵守“第三浪潮”规定的人以及组织的批评者和反对者;但是接下来竟有20余人毫无保留地向他告发自己的朋友,甚至是对“第三浪潮”表示怀疑的父母。这时,老师感到了事态的严重失控。于是第四天,以组织将在全国范围内被正式宣布成立的名义,他命令学生们次日到礼堂集合。终于在第五天,他在礼堂内设法使学生们从狂热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