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五百二三章 中国人的教育哲学?

没错,这个米勒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机器人,不像是八路军或者是红军那样的有主观能动性,不像烈士那样有崇高的理想有极高的觉悟。他仿佛就像是国民党军队的士兵一样,那粮饷打仗而已。这米勒不跟共产党的基层官兵一样,不会主动的做手下士兵的思想工作,不会让他们加深对任务意义的理解,而是就生硬的让他们按照命令和任务做。虽然明白美军不是那么讲究思想工作,也没有政委,但是看到这样的一个战争场景,还是让她觉得很奇怪。

同时,在中国的战争影片里面,一般不会出现正派的士兵质疑命令的情况。毕竟中国的战争片要表现的那就是士兵们都是觉悟很高的,都是各种正面形象,甚至让人感觉每个士兵那都是道德劳模一样的角色。如果有人质疑命令什么的,那基本上到了最后就是叛变啥的……可是在这美国片里面,军人们的形象一下多种多样起来,有人调笑命令,冷嘲热讽,但是事到临头了,还是不得不去执行。这在某种程度上,倒是更加体现了所谓“军令如山”的含义——哪怕上面给你的命令就是个白痴的让你去送死的命令,作为军人哪怕你再不情愿,也得乖乖的去做!毕竟,军队不是一个让基层士兵没事儿思考的地方,不是让士兵们去评判命令对不对的地方,如果大家都没事儿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执行任务的话,那么万一让一个队伍去执行必死的攻坚任务,他们就是怕死然后就是不去,这咋办?这到了最后不就变成了笑话了么?

而到了最后,这个片子里面展现出来的那八条人命换了一条人命,当时看了还没什么感觉,这等到看完了之后一想,还真的有点让人觉得奇怪。哪怕那个瑞恩是三兄弟家仅存的独苗,这样的一个独苗就真的能比八条人命的命更重要?这个问题还真让叶静联想到了80年代的时候国内出现的那个大学生救老农的事情,当时社会上讨论大学生换了老农一条命,真的值得么?最后讨论了许久也没有一个谁能真正的下一个论断。而这样的一个电影也是这样,虽然说理智上好像应该说是8条人命重要,毕竟人的生命在纯粹的意义上应该是平等的,但是又不能说这八个人为了避免牺牲,就干脆不需要去救那个什么瑞恩了。这也让人没办法最终下个判断,到底说值还是不值。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和大学生救老农的故事其实是一样的。

叶静当然知道这片子是斯皮尔伯格在贾鸿渐的启发之下拍出来的一个片子,不过她从来没想到,斯皮尔伯格居然可以把一个中国的故事给改编成为这样的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这样的一个战场上的故事,可以说就是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