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七九章:汽车点火,咆哮出发(第四更)

都是他这条百足之虫身下的一条小腿,如今的矩阵电影最主要的收入就是他的电影。

阳光明媚的矩阵电影工作室董事长办公室里,桌上的电脑屏幕显示着一行行的剧本文字,陈天都依然在飞快敲打,偶尔拿起画笔在旁边画板上勾画着什么,他在逐渐完善自己的最终剧本。

写剧本不是简单的复制大银幕。那样做不了,首先一个剧本是要给剧组多方面的人看的,演员要能理解、艺术指导要能理解、特效师要能理解……不是只有他明白就完了。

其次一个电影剧本。它的长度和内容绝对不是只有大银幕上几十分钟、上百分钟所表达的东西。

事实上任何一部电影的故事最终会是什么样子,它是在后期的剪辑室里决定和诞生的,而不是初期的剧本文字上。所以电影公司的好剧本、烂剧本堆积如山,编剧也一直不受人重视、遭受着不公平的薪水待遇。

而往往一个剧本会有非常多的枝叶、好几个结局,甚至是矛盾的内容。也许一牟厚厚的剧本,最后成版的内容只会用到上面加起来的一尺高。

电影剪辑需要充足的素材,素材越多弹性就越强,没有直观的影像素材而单是看文字。没有任何人知道这样、那样的组合效果会是怎么样的、是好还是坏:而有了充足的素材后,剪辑师和导演就可以放开手脚地去组合。寻求一个最好的镜头方式去讲故事。

不过素材越多,也意味着片子的成本越高。

所以一部大片可以烧掉200个小时的胶片。剪成一部2小时的电影,往往还有3小时、4小时的导演剪辑版:而小成本独立电影只能省着胶片来拍。严谨地控制着分镜头剧本。

但这些因素,他从拍第一部电影《第六感》时,就没有这种烦恼,《速度与激情》即使自己独立投资两亿也没有任何的问题,只要他有钱。这就是独立制作了《无间道》后,矩阵公司成长的底气。

当然,这些只是针对寻常情况,陈天都显然是个例外。他以拍片胶片少著称,在好莱坞这样电影工业严谨的环境中,陈天都已经有所收敛了。其实他的剧本不是写给自己看的,而是给那些演员看的,只要看得懂对白和大致情节,就基本可以了。

整个画面镜头都在他脑子里打转,剩下搞不懂的拍摄时他自然会逐个讲解,否则还要他这个导演干嘛。

唯一有点担心的,这次的电影特效可不同于《黑客帝国》需要大量在电脑上完成的工作。大量的爆炸和飞车戏份,显然不是矩阵特效工作室所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