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33章 民意之声,尊者之讳

颂,表其赞,宣其恶也。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斐潜转过头,看着阮瑀,敢问阮兄,无邪否?

当然,蔡邕当年传授《诗经》给阮瑀的时候,未必是和斐潜所说的意图一样,是为了让阮瑀能像周朝的采诗官一样采集民风,但是并不妨碍斐潜这么推测,这样的论断。

阮瑀既然身具名望,当属公知,而公知的一个很重要的责任,确实是需要替民畅言,但是这个其中的民,又是什么民?这个畅,又是否变成了娼?

无邪……无邪……阮瑀喃喃的重复着,然后摇晃着身躯,仿佛是内心当中有什么东西垮塌了一般,连带着站都站不稳,颓然跪倒在地面之上,鼻涕眼泪滚滚而下,恩师……恩师啊……

平常就有话语权的那些士族子弟,还需要特别的什么人代言么?还觉得那些家伙说话不够大声么?还需要特别的组织什么会场,要给这些人什么说话的权利,展示出特别的倾听来表示自己真的是倾听了民意?

听的是什么?说到底,还不是去巴巴的赶着听那些银钱碰撞的声音!

而像是眼前的这些民众,说了一些么?

有人真的会去听么?

这些普通的黎明百姓,一没有述说的地方,二没有表述清晰的能力,久而久之,也就都习惯不说了,沉默着,就像是一只只蝼蚁。而那些蹦蹦跳跳,似乎每一天都要蹦一蹦的,多半也是别有用心之辈。

真正的民意,是需要被代言的,因为普通的黎明百姓,真的不懂得要怎样说,或者怎么说才算是符合规矩,适应流程,但是这些代言者,或者说公知,往往屁股又常常长歪了,于是乎,《诗经》便在秦朝开始大规模的禁止,即便是再汉代重新拿出来,也没有人愿意继续《诗经》的伟大……

斐潜看着嚎啕大哭的阮瑀,并没有去劝慰。

从某个角度来说,斐潜并不喜欢像是阮瑀这样的公知,甚至像是祢衡那样的大口径散弹枪人物。

不过,祢衡确实是喷子界的良心,后世的人在网络上喷,都是小儿科,人家祢衡实名喷人,脱光衣服,刀架脖子上,照喷不误,就问后世有几个杠精喷子能做到?

为了贯彻喷的艺术,学富五车,才智技能都是为了喷而服务的,而且还喷得有始有终,再看看后世许多杠精喷子,只敢在网络上喷一喷,过个嘴瘾,现实里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实际生活依旧是怂得要死,简直就是毫无节操,哪能担得起杠精这么伟大的名号?

后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