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11章 唱什么才是什么

斐潜当然是没有坐到台下去。一方面是避免出现什么领导先走的情况,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听到真话,不至于斐潜到场装修粉饰,斐潜离开立刻连旗帜都撤走。

因此斐潜谁都没通知,偷偷带了许褚和些许护卫,就和庞统远远的躲在青龙寺偏殿当中的小厢房之内,一边喝茶,一边听着高台之上郑玄的讲课。

三礼,是仪礼、周礼、礼记。

前两者,是汉之前就有了,而礼记则是在汉代的时候出现了,大概和孝经差不是很多。

当然,三礼据称是周公所着,然后经由孔老夫子论述,其弟子记载。

但是么,和汉代大部分的经文一样,这个事情,其实不太靠谱。

周公他老人家太忙了,不仅要治国理政,还需要带兵打仗,然后家里面还要生一堆孩子,顺带视察地方,然后还要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着书,比如写个平安经呸,是易经,还有周礼,还要帮人解梦

睡个觉不安稳了都要找周公,你说周公忙不忙?

所以在这些书籍之中,有一部分是周公写的,这倒是没错,但是要说所有的都归到周公头上

这不就是跟后世某人一样么,什么话都是他说的。周什么人你坐下!你扪心自问,难道你自己说过那么多话,误会你一句两句的,有什么问题么?

周礼一书,在汉代初期么,是叫做周官,直至王莽居摄时,才改为周礼,然后沿用到了现在,至于为什么老王同学要改官为礼,这个心思么自然大家都知道。

汉代的周礼是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获得此书

然后不得不说这个刘德了,嗯,没华,就刘德二字。

刘德是刘启次子。他和长子刘荣,都是同母而出,刘德之下还有一个弟弟,兄弟三人都是一个母亲,占据了刘启皇家血脉的前三。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刘启之后,是皇十子继承了大位,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

而作为皇长子,刘荣,则是因为其暴躁老母栗姬一顿骚操作给拉下了水,最终被废,连带着刘德也被发配到了河间。

就是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河间王,却在儒家之中获得了大量的声望,不仅是亲自接见普通的儒者,甚至连自己吃食的标准都不超过宾客。然后,刘德给刘彻献上了周礼

刘彻笑眯眯的接过,旋即扔到了秘府之中冷藏。直至汉成帝期间,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秘书,才重新将其罗列出来。

其中原由,自然是可圈可点。所以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