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九十五章 同龄人的崇拜

的零头!

差距太大,连比较的心思都没有了。

如果苏文的作品都只是长篇小说或者戏剧,他还不至于兴不起争雄之心,因为这两个体裁是当今华夏最为畅销的类型,也最有商业价值。凡是名气大的作家,基本上都是写这两个类型的作品成名的。这样的作品,销量高也再正常不过了。

然而,苏文还有一部诗集!

相比散文与短篇小说,诗歌在如今才是受众最小的体裁,市面上的诗集,要么是古代名人的古诗词,要么是现代成名已久的诗人的旧作。当代诗人,特别是网络兴起之后,他们的作品就基本上卖不动了。

苏文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一个月销量超过一百五十万。最终销量预测为百万册。

这等成就,就非寻常人可比了。

马俊武是一个年轻的文人,文青的性格他都具备了,诗集又是最文艺的东西。苏文取得这样的成就,他由喜爱到佩服,再到崇拜。

抱着崇拜与学习的心思,这两三天他都跟着苏文,美其名曰向未来的苏大师交流学习。因此这几天,苏文上哪。他就上哪,十足一个跟班的姿态。

苏文有时候都被他缠得烦了,让他放过自己,马俊武非但不听,还一脸无辜地问跟着成就大的人学习也是错了?

苏文没有办法,只能摇头苦笑,怎么说都是舍友,他愿意跟着就跟着吧。好在马俊武没有很八卦的心思,对苏文的生活琐事没有兴趣,凡是交谈,必论文学。从戏剧创作到诗歌,再到散文、小说,无所不包。

苏文惊奇地发现马俊武虽然年轻,不过对于很多文学流派都非常熟悉,信口说来,头头是道。

把马俊武送的两本书仔细看了一边,苏文总算知道他作品卖得不好的原因了。

《静夜笔记》也就罢了,毕竟是散文,更多是一个年轻人的臆想,虽然辞藻华丽,可在散文困窘的大环境下,卖得不好,那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落日》这本小说集,马俊武就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了,很多短篇明明是青春小说,不少故事都发生在校园,可他偏要赋予小说一种“道”——硬生生把很青春的小说写成老学究式的故事。

有时候给一个很开放的结尾,也写得悲凉;有时候写悲剧故事,却又显得布局生硬,斧凿的痕迹太过明显。

这都是市场不喜欢的创作!

以马俊武的年纪与身份,本应该把市场定位在同龄的学生之中,可他却没有抓住这一主要消费群体,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