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二十九章 东西方文化

苏文的商业价值。那么,苏文符合他的第一点要求。

文东来继续说第二点条件:“另外就需要作家拥有一种能够融合东西方有点的叙述方式,既能让我们东方人接受,也要让西方人接受。当然,我们本土的知名作家,东方式的文字不难,难就难在如何更西方一些。需要注意的是,又不能全盘西化,否则失去了我们的文化特色,那至多只能说是外国文化的复制而已,不属于我们,没有多少意义。”

听完最后一句话,苏文总算松了一口气,他还真怕帝国之人急功近利,主张激进,要让作家向西方看齐呢。

现在看来,帝国高层还有清醒的认识,怎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样一来,作家也不必贸然失去自我。

当然,这第二点反而更难做,苏文记得在另外一个世界,那句“用世界的方式书写民族的东西”的口号喊了多年,却没有几人能做到。有的依然沉浸在古老的思维上,不肯从那陈旧的烂坑爬出来;有的则完全投入外国怀抱,把自己最自身最民族的东西给丢弃了。

文东来的要求颇高,要在东西方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还真没有几人能做到。好在这个世界的华夏帝国强势了好几百年,拥有庞大的群众基础。

比如美洲,既盛行英语文化,也有中文底蕴,两者半斤八两,难分上下。只不过是华夏太过保守,连带很多作家也不思进取,不去钻研西方叙述的可取之道,一步步推出了市场而言。

如果有那么一个人,能够把握东西方的平衡点,创作出一些精彩的作品来,成功应该不难。

比如华夏帝国当今文坛第一人王天明,在国内打遍天下无敌手之后,寂寞如雪,就主攻西方市场了。

为了更准确把握西方市场脉络,他深入美洲,这一两年都定点在那里生活,适应那边的生活方式,接触那边的人民群众,琢磨那边的整体思维,从而融合到自己的创作上来,最后想打造出风靡东西方世界的作品。

王天明能不能成功不知道,然而想到这一点的苏文,心中忽然蠢蠢欲动了,他想到了一个可能——

他苏文在这个时代确实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脑海记忆的作品,足够他辉煌一辈子了,他自信凭借这些作品未来能成为一个文坛巨擘。

但是,俗话是这样说的: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

他的作品再好再厉害,也不能让他在文坛一步登天,至多只能让他比别人高而已,他就算写出皇皇巨著来,也不会有人说他超越了王天明那些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