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九章 直通作协

首诗,由刚才的四句变成了十六局的古诗,题目用最为上口的《慷慨篇》。

另外,谭嗣同那首《狱中题壁》也改了题目,直接就叫《断头诗》了。

加上余成手中的那首《过零丁洋》,总共三首古诗,郑重地交到余成手中。余成没想到苏文把刚才的慷慨四句瞬间又扩展出十多句来,一时无语了。

看到余成期待又凝重的表情,余成不忍心苏文最后失望,打预防针说道:“苏文,我虽然把你的诗歌推荐过去了,却不一定能让人家选上你,毕竟古诗词在这个时代更为小众,人家出于其他目的考虑,不一定让你通过的。”

苏文点头表示明白:“能参加就是机会,多谢老师的提醒。”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为了能够上大学在这个世界混个资历与地位,他今天是殚精竭虑算计了余成,后者不与他一般见识,还大力举荐,能否成功,就尽人事,听天命吧。

拿了诗歌,余成更没有心思上课了,返回讲台,坐着想了一会,拿出纸笔,奋笔疾书,写起他的序文来。

不愧是文艺青年,这序文写得古香古色,开头就模仿了王勃的《滕王阁序》:“时维三月,序属三春,莺飞草长……余本讲师,教授国文,是日说及坚忍不拔之人物,本意教诲学子,然其中有苏文者,非议余词颇多,继而论及断头诗一词,大谈诗可以怨之意。余恼怒呵斥,其愤而起,作断头诗三首,其中有……”

序文不多,总共也就两百多字,交代了这三首诗的来历,最后感叹几声,说苏文是“天纵才情,所作之文,不下成人,且能胜之,令人汗颜。”

总之一句话,由诗句而夸奖苏文,大有欧阳修对苏轼那种“放他出一头地”的意思。

序文写好之后,余成检查了两遍没有什么问题,听到下课铃声之后,二话不说,一句下课撂下,也不等学生说再见,撒腿就匆匆跑出了教室。

学生见状,惊异不已。

有的人猜到余老师是因为迫不及待想要把苏文的诗歌推荐上去,这才不顾礼仪失态了。

想到这里,谢天行嫉妒得要发狂,话说他之前上交剧本给余成的时候,余大班主任可没有那么好说话,表情平淡,只是嗯哼几声,几天后把剧本退回他手中,让他重新修改。

看着剧本上满满都是圈圈与建议,谢天行不甘心地按要求修改,如是三次,才堪堪入得余成法眼,过了稿,获得推荐资格。

现在想想,他的遭遇,与苏文相比,简直一个天,一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