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71.第71章 枯木逢春

,最快更新大哉大明 !

大明王朝京城的治安,平时都是有五城兵马司在维持。但在遇有重大案件、或朝廷有郊祭等重大安排的时候,历任的皇帝陛下也都钦命锦衣卫承担治安维护者的角色。

即便不参与京城的治安,像锦衣卫这样的组织,对于京城的方方面面犄角旮旯肯定也是门清的很。

勋贵子弟和官员子弟在京城甚嚣尘上的现象由来已久,可五城兵马司不愿用心办理,锦衣卫也不愿趟这趟浑水。因为,第一,这绝对是个得罪人的活。第二,在大明王朝的这个时代,熊孩子实在太多,不能说多如牛毛,起码要比狗毛多很多。

管不胜管而又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自然没有人愿意主动伸头了。

只要不是朝廷严令逼压,或者苦主实在闹的太大的情况下,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都是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他们唯一的招数就是——谁家的屁股脏了,就让他们自己擦干净,免得闹将起来大家都不肃静。

皇帝陛下对这种现象也是心知肚明,然而也没有、至少当下没有打算严加治理。

不过,皇帝陛下暂时允许这些熊孩子“闹得欢”,肯定不会一直这样放任下去,将来绝对要给他们“拉清单”的。皇帝陛下如此做的原因,自然不是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所认为的那两条理由,而是因为他的精力实在有限。眼下需要办的事情也实在太多,根本无法顾及这些小事儿。

徐光启和汤若望推荐的兵器制造方面的专家,马上就要陆续抵达京城。之后就要支起炉灶,叮叮当当地开张了。还有建设新军的问题,也是刻不容缓。而此事涉及的方方面面就更令人头痛不已了。

别的不说,单就饷源如何筹措,兵源如何召集都是现在就需要着重考虑的事情。而且其后的新兵如何训练也是头等大事儿。虽然此前与徐光启已经函商了无数次,基本的章程也已经拟定出了范本,可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也还有待事实的验证。

还有就是任大华这件事情。

皇帝陛下是不在乎三几个商人的。不管是来自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商人们都是以利为先。这是商人的本质,没有什么可指摘的。

即使看的如此透彻,皇帝陛下依然拨冗赐其一见,实在是因为皇帝陛下有更多的考虑。他所看重的不是哪个个别的商人,而是整个商人阶层,以及商人阶层产生的辐射作用。换句话说,皇帝陛下是想从商人的角度,切入生产领域。说的更明白一些就是,皇帝陛下想要将国民经济控制在自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