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82.第182章 崭新一2

,最快更新大哉大明 !

如今大明王朝所豢养的军队,包括卫所兵、边兵、民兵等,总数达到两百多万(一说为两百六十多万),将官更是多如牛毛,数不胜数,可谓兵多将广。

乍看起来,朝廷每年花费了大把大把的钱粮,豢养了如此众多的兵将,本该坚如磐石、不动如山才是,可为何被一个仅有十三副铠甲的化外野蛮部落逐渐蚕食,最终竟而至于到了“国将不国”的地步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就是朝纲不振和带兵将官各自为政,文官以党争为乐事,只知党派利益,眼中全无朝廷,更没有百姓黎民。

原因虽然很多,不甚枚举,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朝纲不振。

朝廷的法纪无力,有功不赏,有过不罚,颁布的法令无人认真遵守,皇上的圣旨也可敷衍推诿,谁还会为朝廷实心办事,谁还会将皇上的圣旨当成奉行不悖的圭臬。

这种局面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若想扭转也不要指望只顾间收功,皇帝陛下自然也是深谙其中之道。

整治查抄阉党,再加上刚刚发生的、以极其暴力血腥的手段,严厉打击商家的资敌行为,可谓是皇帝陛下立威的举动。中间的陕西赈灾、收拢流民,是谓安定国之基础,兼以起到了收拢民心的作用。

至此方始告一段落,也是给天下臣民一个消化的过程,一个接受的过程。

而在此期间,皇帝陛下也正好调回头来,借着铲除资敌的商家而获得的丰厚的汇报,以编练新军为先导,进而对整个大明王朝的军队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训。

朝廷虽然对军队的编制和配备都有着详细而具体的规定,但是,到了这个时间,除了京城上直卫和京卫还勉强维持着固有的规制,其他的边镇基本已经形同虚设。具体如何,大多看主将的领军思想,并不遵从、或无法遵从一成不变的成例。也不仅是明朝,历朝历代的军队大抵如此,根本不像现代军队那样有着固定的建制。

换句话说,在大明王朝末年的朝廷边镇军队,其战斗力的程度,是以主将的筹措军饷的能力、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将筹措来的军饷用于底层官兵身上来决定的。

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底层官兵所获得的军饷,仅能维持不死,连温饱的程度都达不到。若想解决温饱问题,还得自己想办法。这样的军队,如何能够有战斗力呢,或者如何指望有战斗力。

若是遇到那些几乎手无寸铁的流民,官军似乎尚且可以一战,但若是对手稍有组织、战斗力稍微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