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65章 马三儿的发迹史1

,最快更新大哉大明 !

烽火墩,又称烽火台、墩堠或狼烟台,是古代军事上用于通讯和报警的建筑,多建在山顶、平地制高点、交通要道口或关隘口之上。一般情况下,每处烽火墩设五名士兵把守。除城堡四周外,一般每五里一墩,形成群组,相互接连,遥遥相望。

若是遇有敌情,白天燃烟,夜间放明火。大明成化二年(一四六六年)规定:有犯敌百余人,举放一烟一炮;五百人,举放二烟二炮;千人以上,举放三烟三炮;五千人以上,举放四烟四炮;万人以上,举放五烟五炮。

当然了,所谓几烟几炮,也只是当初的规定,后来那“几炮”就逐渐省略,就只剩下“几烟”了。不过,在人们的嘴里说到这种事情时,还是习惯用“几烟几炮”来表示。

而这处烽火墩,是由一名叫做马三跛子的小旗,带领着四名弟兄把守。

当多库伦率领着千人队在旷野中一出现的时候,因为位置比较高,马三跛子他们就远远地看到了,因此他们是有充足的时间,在估算出敌人的数量之后,再来燃起三堆狼烟。

在点燃了三堆狼烟之后,马三跛子和四名弟兄的任务就算是彻底完成了,若是更为严重的话,甚至他们的生命都由不得自己了,反抗基本是没有可考虑的价值,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应该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宣府镇和附近的其他几个边镇,已经很是安稳了,很少有大股的蒙古人前来骚扰,而像这么整建制的出现,更是少见。

因为马三跛子他们面对的,是蒙古人的地盘,因此他们就想当然地以为,这些突然出现在旷野中的骑兵是蒙古人。

除非是夜间偷袭,偷偷摸上烽火墩,意味着敌人是以先消灭烽火墩上的人员为第一要务,否则的话,敌人是没有闲工夫来对付他们在烽火墩上的这个人的。

因此,马三跛子他们虽然感到很是紧张,可看到对方基本上是排着队列、而不是一窝蜂似的冲过来,觉得他们只是路过,因此不会是以自己这几颗人头做为目标的。

可是,今天的情况有些异样。

虽然敌人的前半截队伍“哗哗”的过去了,可后半截队伍却并没有一直跟随着过去,而是兜了半个圈子之后,停在了烽火墩前面的道路之上。

“啊!是巴牙喇!”离得近了,马三跛子才终于看清,烽火墩前的敌人不是蒙古人,而是后金女真,而且是后金女真中精锐的精锐巴牙喇。

马三跛子今年四十多岁了,十几岁时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