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10章 碾压时代的巨着

死,可又不希望何顺死。

毕竟衍圣公府被劫掠有他一份功劳。

“批红吧,秋后问斩!”崇祯把题本甩给了王承恩。

乱世当道,法治尤为重要。

他身为大明皇帝更不能打破这个原则。

否则地方整个大明的法治体系会十分混乱!

他起身离开大殿思考一会后嘱咐王承恩:“秋后前提醒朕,太子诞子既是朕的喜事,也是大明的喜事,朕到时候要大赦天下。”

“奴婢遵旨。”王承恩掏出小本,用红笔在上面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月的最后一天,王承恩小跑着来到崇祯身边低声道:“皇爷,宋应星奉旨进京了,现已到达皇城门外。”

崇祯大喜:“快宣!”

宋应星对崇祯和大明来说可是一位宝藏级人物。

其他的成就暂且不提,仅《天工开物》这本巨着就能碾压整个时代。

《天工开物》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书籍。

后世外国学者称此书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可见其历史地位之高。

宋应星本人仕途十分坎坷,先是六仕不中。

后来好不容易被吏部铨选为浙江桐乡县令,结果老母病重,宋应星不得不回乡服侍。

(铨选是一种选官制度,由吏部根据官缺选补官员,有资格参加铨选的包括但不限于考试通过、捐纳或恢复官籍之人。)

随后他在县学当了四年教谕,因为成绩好被选拔为推官(正八品),辞官后又出任亳州知州。

崇祯十七年正月,宋应星无意仕途辞官归乡。

崇祯在李自成兵败北京后屡次召他复仕,结果宋应星均以年事已高为由推辞。

无奈之下崇祯从科学家的共同点入手。

科学家有什么共同点?

求知,求真!

于是他给宋应星写信中说《天工开物》中有许多错误,坑骗了不少人。

《天工开物》成书于崇祯九年(1636年),初刊于崇祯十年(1637年),距此已经十年之久。

当宋应星得知自己辛苦创作的书被质疑后顿时坐不住了,从江西一路赶到北京,打算和崇祯当面对质。

乾清宫门外。

年已六旬的宋应星抬腿迈过门槛,来到大殿之中。

他向上看了一眼,终于见到了大明皇帝。

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