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0章 福无双至

老唐是个爱学习的,滨海互联网企业不仅少,而且规模小,即便有也基本上属于工作室,能称之为“企业”的,也只有众音。他想要借鉴学习一下其他公司的模式,在本地基本上不太可能。

为了多方了解一下这个行业,老唐凭借他自己的社会关系,询问了不少京沪深杭等地的朋友咨询过。

尽管很多东西他还是一知半解,可有一点他知道,那就是人家的工作时长远超众音。

员工努不努力,工作时长似乎也可以作为一个标准。

目前公司这种早八点半,晚六点的作息让老唐觉得自己有点落后了。

“松……没有吧,每天八小时不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么?”杨林愕然道。

“我不是这个意思,法律规定是法律规定,我可是都了解过,人家燕京、沪市的大公司,员工一天工作可都是十二个小时的。”

“啊……您说的是996吧?”

“996?”

“早九点上班,晚九点下班,一周工作六天。”

这个词在01年尚未流行,但实际上这种作息已经成了许多互联网公司的惯例。而形成这种惯例,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在当时互联网发展初期,工作量庞大,许多工作都讲究时效性。比如甲方的项目量大时间短,为了赶工期必须加班加点,一天工作12个小时简直太平常了,有的甚至需要通宵写代码,通宵搞测试。久而久之,996也就成了行内惯例。

至于“劳动法”什么的,没人在乎。

不是说老板蔑视法律,员工甘被剥削,而是在巨大的经济利益激励下,不管是老板还是员工都跟打了鸡血一样。

创业初期作为老板,完成的项目越多越快收益越多,作为员工,为了能拿到更高的薪资,工作时长什么的那都不是事儿。

当时的996跟十几年之后,去互联网公司面试,第一个就问你能不能接受996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现在多是主动的,而以后,被动的成分居多。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老唐点点头,算是认可了杨林的说法。

“唐院长,你觉得我们现在给员工的薪资咋样?”

杨林没有直接回答唐书煜的问题,而是反问了一句。

老唐一怔,下意识地答道:“很好啊,在滨海已经算不错的了。”

他不是瞎说,像老唐这个级别的,一个月的固定薪资是六千,王东林这种部门主管级的